最新动态
汉中概况
发布日期:2017/07/13 来源: 点击次数:0

汉中概况

  汉中市自古称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汉中是汉家发祥地,其历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中开汉业。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中国古代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的汉江,流经汉中、安康和荆襄大地,汇入长江,成为长江最长、最大支流。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汉中景色秀丽。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871.8,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改市。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

  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1156.4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7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95.03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455.72亿元,增长9.1%。人均生产总值33597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7.8%42.8%39.4%。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64.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145.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9.8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17亿元,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57.03万辆。财政总收入完成105.67亿元,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3所,普通中学211所,普通小学学校489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拥有剧场4个,公共图书馆11个,广播及电视发射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1%,广播人口覆盖率98.3%。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270天,优良率达到73.8%。户籍总人口384.14万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95元,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5元,增长8.5%

  汉中资源富集,其生物、矿产、水能、旅游、军工企业五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尚有一定的位置,经济开发潜力较大。2016年发现的世界级地质遗迹——汉中天坑群对调整旅游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形成了植物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居西部第二,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秦巴无闲草,有药用植物1300多种,居全国地(市)级第二。杜仲、天麻、附子、川芎、黄柏、元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野生动物有280多种,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矿产资源富集。在汉中已发现的90种矿产中,探明储量的有60多种,具有中型以上规模的有35种,潜在经济价值约1568亿元。境内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钛、锌、磷、蛇纹岩、大理石、石膏、石棉等矿产储量分别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水能资源丰富。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大小支流50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3条,全市地表径流量217.6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31.7亿立方米,水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水能资源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量87万千瓦,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旅游资源众多。汉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00年以前,汉中就已设郡,迄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8处。自然景观有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午子山等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汉中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世界级地址遗迹天坑群。汉中天坑群位于秦巴山区,主要分布在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等区域,初步调查圈定遗迹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其中在600多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发现天坑49个,其中超级天坑1个、大型天坑17个、常规天坑31个。其中,三元镇和小南海镇天坑群最为密集,分别达到19个和16个;单体规模最大天坑为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口径最大处520米,最大深度320米。天坑是碳酸盐岩在地下河长期冲刷下,形成洞穴后崩塌而成。天坑是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一般形成期在50万年左右。在汉中天坑群发现之前,全世界发现并确认的天坑约有130个。

 

  特色亮点汇集!陕西汉中重点项目推介暨金融合作签约仪式

             20170603

  62日下午,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陕西汉中重点项目推介暨金融合作签约仪式在西安举行。本次推介暨签约仪式有“八大”与众不同的特色亮点,牢牢的抓住了现场及线上的嘉宾、客商和关注汉中发展的你我他。

  重点推介项目汉中特色更鲜明、可操作性更强。本次重点推介的276个项目,是通过聘请专家团队策划、广泛征集、严格筛选而来。项目围绕汉中产业发展方向、紧扣汉中的地理人文优势,推出了航空飞行器研发生产、石墨烯高新技术、天坑群特色小镇建设等一批“颜值”高、“适用性”强的项目。

  签约合同项目成果显著。本次推介暨签约仪式共签订合同项82个,总投资771亿元,其中投资额60%为产业项目和特色旅游项目,特色小镇建设、高端原料药品生产等特色项目将成为汉中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签订金融合作协议助力汉中经济社会“再启程”。在推介暨签约仪式上,汉中市政府与10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产业基金、融资、授信等方式,为汉中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治理、民生保障、小微企业扶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全新第三人称招商宣传片《遇见汉中,预见未来》约你来汉中。以不一样经历的多个平凡人视角,展现汉中的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和发展优势,邀你来汉共创未来。

  招商大使推介项目专业更生动。启用招商大使宣传汉中、推介重点项目,准确职业的表述展现专业,形象生动的语言拒绝了“硬冷”,轻松又不失严谨,用亲和力拉近同嘉宾和客商的距离。

  现场直播连线现场领略汉中魅力。设置汉中滨江新区分会场,现场连线汉中与西安两地,通过直升机航拍方式展示汉江、龙岗大桥及天汉长街美丽景象,直播以舞蹈歌曲欢迎远方来宾的热情好客汉中人民,带领与会现场嘉宾、客商身临其境的感知汉中。现场直播连线通过与凤凰卫视合作实现,可在凤凰视频点播连线视频内容。

  网络平台视频直播仪式全过程。本次推介暨签约仪式通过网络平台开启线上视频直播,经过扫描即可让未能与会的客商和关心关注汉中发展的你我通过手机、电脑零距离全程观看仪式各个环节。

  移动客户端快速推送仪式成果。仪式结束后第一时间,通过汉中招商等移动端推送推介暨签约仪式取得的成果,并在日常推送过程中,将重点推介项目分批次发布,最大化利用移动端宣传汉中、推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