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日前通知要求以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实现就业为目标,加大就业扶贫力度,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陕西省人社厅培育的全省优秀党建品牌之一的“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 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委全体党员放弃寒假休息时间,兵分六路历时7天深入我省9个市26个县区,行程8000余公里,走访慰问在读的49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将国家的“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政策送到学生家里,瞄准“培养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目标,让贫困学生早日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自己的青春梦、中国梦。
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以“党建带学建,以学建助脱贫”,按照党的要求办学立校、教书育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到学校教育中,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利用寒假期间开展“技能脱贫 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党委书记张明军带领大家多次集中学习中央、省厅《关于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通知》精神,使大家深刻领悟并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常态化。学院党委一致认为,尽管没有承担脱贫任务,但是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为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助力加油,尽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把党的温暖、学院的关怀以及国家“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政策及时送到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家中。
说干就干,党委全体党员兵分六路历时七天奔赴陕西省9个市26个县区的49户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累计行程8000余公里。途中由于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家庭所居住的地方交通极为不方便,遇到道路不通车辆不能前往,大家不畏艰辛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拎着米面油,弓腰蹒跚在山道上,目的就是想在春节前夕让自己的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的温暖、学院的关怀。大雪天气的秦岭深处尚未硬化的山间小道,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交通可想而知,尽管如此,没有人轻言放弃前行的方向。腊月的陕北高原上,白雪皑皑,爬坡的汽车常常打滑,方向难以掌控,大家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在看不到车辙的山道上,凭感觉前进,车辆无数次的侧滑让扶贫干部直冒冷汗,遇到汽车实在爬不上去的地方,大家下车背起米面油继续向前,最远时,步行了3公里才到达贫困户居住的山顶小院。每当走进贫困学生家中,面对残垣断壁、破烂不堪、身患重病的家人时,大家越发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重担。当大家纷纷将学校的500慰问金和米面油以及国家“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相关资料送到学生家长手中时,他们以眼泪和难于言表的行动表达对党、对学院代表的感激,最记忆深刻的是贫困学生徐兰兰奶奶说的那句朴实的话:感谢政府,感谢学校,感谢你们能这么冷的天跑这么远来看望我们,尽管住的偏远,我们没有被社会遗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次活动虽然顺利结束,可学院党委深刻意识到,很大一部分贫困家庭自身能力弱,脱贫的动机与动力不足,并形成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他们将“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作为解决脱贫问题的一把“钥匙”,制定了帮扶计划,教育一人,帮扶一家,一户不脱贫,工作不停歇。并渗透到今后的教学中,将做到培养目标精准、学生管理精准、教育教学精准、就业对口精准。实行学生在校全程服务,实实在在地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积极动员他们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技工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把就业对口安置落到实处,减少家庭负担,免除家长后顾之忧,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在安置就业时同类条件下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业,做好就业后的跟进工作,通过学生的高薪就业,使其家庭尽早脱贫。同时,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评出特困户,对特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将特困户子女的帮扶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支部,以支部为单位进行结对帮扶。结合贫困生特点,让每个贫困学生不能因经济负担而辍学,一人一方法,一人一政策,一人一措施,一人一效果,切实让贫困学子真正学得起技能。并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为贫困生搭建“绿色”就业通道。同时,学院党委发起设立扶贫基金,积极动员学院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用设立特殊党费,行政拔出专项资金,鼓励捐献等有效措施扩大学院扶贫路子,增强扶贫能力,有钱的出钱,有力地出力。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学费、学习用具、书本等费用由基金中支出,使每个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因为经济负担不起而辍学。
技能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学院党委坚定信心,立下“脱贫工作不完成,扶贫工作不停息”军令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为学院来自全国的贫困学子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一份可靠稳定的工作、一个幸福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