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全国两会地方谈】秦平:发挥制度优势经济稳健前行
发布日期:2020/05/29 来源: 点击次数:0

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上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底盘稳固,中国经济韧性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面前,中国经济就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当前,我国工业整体复工率近100%,中小企业复工率达91%。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

稳中向好,中国经济潜力足。风物长宜放眼量。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需要我们把握大势,辨明趋势。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桩桩件件都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之所在。

动能强劲,中国经济活力好。疫情期间,线上课堂、网上办公、远程医疗、信息传输、农村电商、数据分析等新业态成长迅猛,成为中国经济逆势成长的新增长点。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实现翻倍增长,网络消费同比增长8.6%。从各项数据来看,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机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破“疫”复苏,惠及世界。疫情发生以来,为帮助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产业尽快恢复活力,从中央和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稳经济措施,如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等,推动着中国经济破“疫”复苏。最近调查显示,大约有40%的外资企业表示近期还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中国作为最先走出疫情阴霾的经济大国,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贡献。

发挥制度优势,助力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中国经济在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将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