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从企业创新到产业集群创新的跨越 中关村“641”创新引领工程效应彰显
发布日期:2021/03/12 来源: 点击次数:0
从企业创新到产业集群创新的跨越 中关村“641”创新引领工程效应彰显

       


  本报记者

  杨文利报道

  平均每1.5小时,诞生一家企业;

  平均每16分钟,申请一项专利;

  平均每天,诞生一家亿元级企业。

  这是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最新突破。

  这组令人惊艳的数据也意味着,中关村示范区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效应彰显,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从企业“单打独斗”创新到产学研用协同“集群式创新”,中关村正全力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冲刺。

  实施“641”创新引领工程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制高点和重要依托,中关村示范区在国家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主导创制了66项国际标准,形成了一批领军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了以联想、百度、方正、同方、曙光、大唐电信、中星微电子、新浪等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等产业集群;在生物技术领域,形成了以科兴、万泰、百泰、乐普医疗、大北农、奥瑞金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新能源与环保领域,形成了以华锐风电、碧水源、嘉博文、神雾热能、中核能源、普能等为代表的能源环保产业集群;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了以北车股份、北控集团、北方微电子、中科信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集成电路装备等产业集群;在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以安泰科技、中材国际、有色金属总院、百慕航材、北大先行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为充分发挥中关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引领示范作用,2012年,中关村推动实施了“64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推动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四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形成“641”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为保障“641”创新引领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关村还实施了关键技术突破行动、重大示范推广行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行动、高端要素聚集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重点企业培育行动、全球创新网络链接行动等七大行动。

  2013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其中,六大优势产业和四大潜力产业的总收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

  不单是产业收入数据上的优势,中关村“641”产业更多表现为在研发水平、产业化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国内领先优势,有的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如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创新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先发优势。目前在产业链关键环节聚集了国内80%的龙头企业,形成云到端的完整产业链。创制了无状态地址翻译技术(IVI)、泛在绿色控制网络协议(IEEE1888)等30多项国际标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Pv6认证测试与服务中心。在卫星应用领域,中关村聚集了国内卫星应用产业链半数以上关键环节的领军企业,上市公司占全国该领域的80%。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在工业及建筑节能、水处理和烟气脱硫脱硝等领域,中关村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领先,污水资源化处理和水资源收集利用技术与世界同步。

  2013年,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丰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单位。

  探路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挖掘前沿技术、突破关键技术,需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更需要资本、人才,整合这些创新要素究竟是靠市场的力量还是靠政府的强力的推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答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然而政府该做什么,市场又能做什么,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参照。

  中关村示范区在实施“641”创新引领工程时,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原创技术和原创产业,推动形成互动融合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641"产业本身是市场的选择,并不是政府拍脑瓜的决策。”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641”产业的选择坚持四个原则:首先是技术原则,要选择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重组方向,生产力进步快的产业;其次是市场原则,要选择高成长性、新兴业态涌现、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增长点,市场容量大的产业;第三是生态原则,要选择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承载力,高效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第四是能力原则,要选择核心技术和龙头企业,创新链、产业链雏形初步显现的产业。

  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为例,目前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引领创新,创制国际标准率先取得突破。如大唐电信集团牵头创制了全球两大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TD-LTE标准,基于该标准的4G服务已于去年年底启动全国商用;信威创制了宽带无线接入McWiLL国际标准;闪联创制了3C协同领域国际标准;威讯紫晶创制了无线物联网芯片国际标准;WAPI联盟创制了TePA信息安全国际标准。目前,TD产业联盟核心成员中有50%是中关村企业;创毅视讯成功开发全球首款支持20兆带宽的TD-LTE终端基带通信芯片;中创信测(600485,股吧)的TD网络测试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优视科技的手机浏览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俄罗斯位居第二、东南亚市场位居第三……正是因为拥有这些技术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使新一代移动通信成为中关村六大优势产业之一。

  从本质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关键是核心技术的深入研发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如何去挖掘前沿和原创性技术,然后孵化这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最重要的还是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政府要做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我们要加强产业规划、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投融资规划的研究和对接,为市场主体和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保驾护航。”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近年来,中关村探索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利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配套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行业领军企业、产业联盟等通过资本运作和市场化的方式配置创新资源,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和创业投资、融资租赁机构投资、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创新能力。

  过去,政府资金大多用于支持单个项目、单个企业,中关村大胆探索对整个产业链的支持。中关村管委会委托中关村发展集团实施政府股权投资,创新了财政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决策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方式。据悉,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约入股企业后,在董事会上履行出资人权利,但不会干涉企业日常经营,所得分红按一定比例奖励企业,所持股权在上市前会优先转让给企业,仅仅在资本金的基础上收取银行存款利息。政府回收回来的资金还可以再支持下一个企业,形成了财政资金循环利用良好机制。中关村还在国内首创了“集群投资”模式,与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等相关的产业联盟、协会合作,联合社会资本,选择行业中有代表性的关键节点企业予以“集群投资”,实现了国有资本投资从“点对点”向“点对链”的延伸。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增强工程化研究、设计和验证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集成攻关,制定产业技术标准,形成产品或成套工程技术、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研发准备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构建专利池,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打造一批知识产权领军企业。

  黔龙泰达公司开发的高清图文及视频压缩技术以及图文检索识别技术各项技术指标已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但由于企业处于初创阶段,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其发展壮大。经过调研,中关村管委会协助该公司与中关村发展集团、IDG等投资机构对接,并与小米及百度等移动互联网企业对接,帮助该公司参与解决通号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在视频管理方面的需求,整合投资资源及市场资源,推动签署了技术和产品采购合作,解决了该公司研发资金和产业初次应用的需求。高新技术产品如果没有市场应用很难形成新兴产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刚进入市场非常不易,需要政府的支持。然而,政府如果罔顾市场需求强行推行某种新产品应用,便会影响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如何平衡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的智慧。

  中关村示范区在推进“641”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需求拉动创新,深入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服务)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扩大市场需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放力度。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对于气象信息在地理上的精确定位需求十分迫切。但是,目前我国尚无一家企业有能力提供完整的基于气象信息的地理信息实时定位方案。中关村管委会通过推进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商四维图新(002405,股吧)公司、地理信息及气象信息采集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众思壮(002383,股吧)公司、地理及气象信息系统集成商超图软件(300036,股吧)公司等与国家气象中心进行对接,并通过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促成国家气象中心与上述企业的合作,加强我国气象信息精确定位能力,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促进协同创新。

  京东商城拥有超过2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对于物流自动化、仓储管理智能化,尤其是仓储货物精确定位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中关村管委会在了解京东商城上述需求后,对中关村物流自动化及位置服务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并推进完成京东与普天物流、北斗星通(002151,股吧)等公司的对接。其中,北斗星通公司与京东商城合作,将自有技术与仓储货物精确定位需求融合创新,扩大其自有技术应用市场。目前,京东商城已与多家中关村企业展开了不同层面的合作,实现了物流自动化、仓储管理智能化的产业链资源整合,推动了我国自有卫星定位系统应用推广,并形成协同创新。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年收入千亿级企业有3家,百亿级企业有50多家,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已经超过2300家。相比2012年,中关村亿元以上规模企业增加了400多家,平均每一天就有一家亿元级企业诞生,在增长数量和增长速度上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不仅仅是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2013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30224件,同比增长28%,平均每16分钟申请一项专利。

  上述数据表明,中关村示范区已经实现了从企业创新到产业集群创新的重大跨越。

  产业集群式创新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而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充满生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近年来,中关村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包括颁布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中组部等15部委支持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在特殊区域实行特殊政策,探索市场化的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机制和服务体系;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立和完善科技与资本对接机制;财政部等4部委在中关村率先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北京市建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统筹机制,每年设立100亿元产业化重大项目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与60余家央企及高校院所共建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为进一步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水平,中关村示范区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产业集群加快引进和聚集急需人才和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启动“产业集群人才聚集计划”,实施扶持海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中关村“U30雏鹰人才工程”,加快留创园和人才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校企人才互动试点,与高校院所、产业基地、企业合作共建一批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此外,中关村还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建设政府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内在活力和动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孵化器,培育和推广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云基地等新型孵化模式,大力培育创业服务新业态。完善人才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基地等服务工作体系,聚集各类新型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深入实施“金种子工程”、“瞪羚计划”、“十百千工程”、“G20工程”等企业培育工程,聚焦一批重点培育企业,集成政策资源,开展“一企一策”服务,持续挖掘和培育“专特精新”、高成长、潜力大的创新型品牌企业,发挥产业集群创新带动效应,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等。

  紧扣创新创业需求,市场化的新型社会组织是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者、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组织者和政府服务企业的合作者,在中关村协同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目前,活跃在中关村的协会组织已达百余家,拥有近2万家会员企业,覆盖了各个产业和技术中介服务领域;产业联盟80余家,成员单位5300余家,近两年共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532项,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参与,具有明确的资源整合、合作运营、利益分享的运行机制,成为中关村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改革,中关村构建了科技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创业投资和金融、科技中介、创业文化六大要素融合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创新效率明显提升。联想从创立到实现100亿元的销售收入用了15年的时间,百度用了12年的时间,小米科技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中关村产生第一个100家上市公司用了20年的时间,第二个100家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

  自主创新之花绽放全国

  中关村“641”创新引领工程不仅引领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对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有着积极的贡献,其科技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延伸到全国。可谓自主创新在中关村开花,产业升级在全国结果。

  2012年中关村率先在全国布局大数据产业,目前已经拥有百度、京东、用友、曙光、天云、中金数据等100余家大数据企业和一批成熟商用解决方案。中关村管委会近日出台《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京津冀将共同构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鼓励企业在北京市建设大数据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及控管中心,在天津市建设云计算、物联网设备生产基地,在河北省建设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形成大数据产业链布局和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功能格局,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基地和数据资源集聚服务区。此外,中关村牵头组织20多家企业和投资机构,组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节能低碳环保联盟,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主管部门推广中关村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签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降噪防治、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项目,签约金额200亿元。

  据了解,目前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分支机构8300个;200余家上市公司实现年收入1.6万亿元,京外收入占3/4;总收入前500家企业投资额在京外占比达70%;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约40%,3/4辐射到京外地区。

  为加快实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积极促进与全球创新资源高端链接,加强与硅谷等国际知名创新中心的合作,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大力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团队和知名研究机构、产业组织,探索建立世界级的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支持企业与境外著名研究机构开展研发合作、参与国际科技重大合作项目、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承接国际技术转移和促进自主技术海外推广。

  到2015年,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力争超过2.5万亿元,占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0%;形成1-2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5-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6个优势产业集群的总收入超过1.6万亿元,成为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柱和引擎,对全国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