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坚持业务和技术协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发布日期:2023/09/30 来源: 点击次数:0

 摘要:本文以业务和技术两条主线出发,从企业架构设计,业务“数字化”和信息系统设计选型,业务上线、数据共享和信息系统建设,一体融合业务数字化运营和信息系统运维四个阶段阐述转型战略确定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过程。

    在上一篇《企业怎样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中,我们提到,企业通过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评估了当前的数字化水平和转型发展阶段,明确了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以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深化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数字化转型规划同步迭代。

    下一步,企业将根据数字化转型战略中提出的业务覆盖范围、建设内容、工作计划和投资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业务和技术两条主线协同发展,主要体现在:开展包括业务、数据、应用、技术架构在内的企业架构设计,推动业务“数字化”和信息系统设计选型,协调推进业务上线、数据共享和信息系统建设,一体融合业务数字化运营和信息系统运维。

    一、同时开展业务、数据、应用、技术架构设计

    依托数字化转型战略,企业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建立包括业务、数据、应用、技术架构在内的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是指对企业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体系性、普遍性问题提供的通用解决方案,更确切的说,是基于业务导向和驱动的架构来理解、分析、设计、构建、集成、扩展、运行和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架构作为业务和技术的建模方法论,解决的是企业发展中怎样协调业务和技术线,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930195902

                   企业架构示意图

    企业架构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一)业务架构,是且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描述了企业的业务目标、战略和业务流程。业务架构帮助企业识别和理解关键业务流程、职能和组织结构,以及他们之前的相互关系;包括业务目标和战略、业务流程、业务职能和组织结构、业务规则;

    (二)数据架构,是企业架构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涉及数据的管理、存储、流动和使用方式。数据架构有助于确保数据在企业中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数据分类和识别、数据流程和流动、数据存储和分布、数据标准和元数据、数据安全和隐私。

    (三)应用架构,是指企业中各种应用系统的组织和关系。它包括了企业所使用的软件应用、平台和工具。包括:应用系统设计和选择、应用集成、应用接口和服务、应用性能和可靠性。

    (四)技术架构,涉及硬件、软件和基础设施等技术要素。包括:技术基础设施、系统和平台、安全和合规性、技术标准和架构原则。

    设计企业架构要用到企业架构框架方法。常见的框架包括Zachman框架、TOGAF、企业架构参考模型(ARM)、Gartner架构实践框架、ArchiMateDoDAFFEAF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框架方法,将企业战略包括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业务、数据、应用、技术四个维度逐步细化、模型化并保持相互间的协调。例如企业因规模和资金实力受限,业务目标单一,业务流程相对简单,数据流动不充分,共享需求也不强烈,就不需要选择数据中台那样的企业级数据治理平台,直接在单一业务板块内开展数据治理即可;也未必要自行建设信息系统,可以选择租用云平台和云服务。企业业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且需要严格管理相关变更,就不一定适合互联网企业常用的中台和微服务架构。

    二、同步推动业务“数字化”和信息系统设计选型

    企业架构设计完成后,下一步就是一方面要在业务架构下推动业务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在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下推动开展信息系统的调研和设计选型。

    对于业务“数字化”,按照我们在《从信号处理到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中的观点,就是依次开展“业务活动步骤化”、“步骤环节要素化”、“业务数据规格化”的过程,由数字化转型办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将规则模糊、随意性强、业务活动连续的“模拟”业务转化为以离散化业务步骤、要素化步骤控制、结构化要素数据为特征的“数字化”业务。并将“业务数据规格化”的结果提供给IT部门,作为信息系统设计选型的重要依据。

    业务“数字化”的过程某种程度和我们在《企业怎样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中提到的数字化评估相似:

    第一步,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分布,划分业务板块,并将管理责任明确到业务部门;

    第二步,将业务板块逐层细分,直至最底层的单项业务活动;

    第三步,以单项业务活动为单位,以业务价值目标为导向,结合业务活动的相关外部约束条件和不同业务活动之间的协同关系,依次开展“业务活动步骤化”、“步骤环节要素化”、“业务数据规格化”;

    对于信息系统设计选型,主要是由IT部门根据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结合业务“数字化”情况确定需求,开展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调研,确定相关的定制开发要求,开展产品和服务采购的过程。

    三、协调推进业务上线、数据共享和信息系统建设

    完成业务“数字化”和信息系统设计选型后,下一步需要协调推进业务上线、数据治理和信息系统建设。这项工作紧接着业务“数据化”继续开展,可以用数字化转型业务、数据和信息系统协同“V”字模型来描述:

微信图片_20230930195910

       数字化转型业务、数据和信息系统协同"V"字模型

    第四步,对单项业务活动建立要素指标和数据规格清单;将所有业务活动,及其要素指标和数据规格清单合并,在业务架构下形成要素指标体系和数据规格体系,即业务模型。

    第五步,设计数据共享模型,建立数据共享服务清单,通过数据架构图确定位置关系,通过数据流向图确定数据调用关系,依托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共享服务。

    第六步,依托信息系统开发业务服务,并与数据共享服务对接,开展联调测试和集成,实现业务指标协同;

    第七步,开展相关联的不同业务活动之间集成,完成对“数据串”的组装,实现对业务活动的支撑,实现业务服务的最小单元系统化;

    第八步,从系统角度集成业务活动形成业务单元,对业务单元集成形成业务模块依次;

    第九步,打包所有功能模块形成业务系统,开展系统联调和上线。

    四、一体融合业务数字化运营和信息系统运维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治理、逐步优化迭代的过程。完成业务上线、数据共享和信息系统建设后,企业需要依托业务运行数据,以定期评估和触发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业务架构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适应性,并适时调整业务架构。

微信图片_20230930195917

          一体融合业务数字化运营和信息系统运维

    根据业务架构的调整情况,企业需要一方面对业务“数字化”过程进行审查和更新;另一方面针对性地调整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通过信息系统运维来落实。通过上述过程的闭环运行,可以实现业务数字化运营和信息系统运维的一体融合,并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步优化迭代和深化。